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四十二章:超音速扰流难题 (3 / 8)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最后更新:2025/7/2 8:20:01
        在将航天相关的工作都交给翁筠宗后,徐川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中,思索着该如何解决航天飞机在返回进入大气层时面临的高温和热障问题。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从上个世纪苏米双方的太空竞争开始,或者说从人类研发出第一艘进入太空的航天器开始就存在了。

        大几十年的发展时间,尽管航天领域的研究员和学者们想过无数种办法,但却从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对应的改良思路和方法,自然是有的。

        而其中最出名的,应当属米国NACA航天局(NASA宇航局的前身)的物理学家亨利·艾伦教授所提出来激波理论。

        1951年,亨利·艾伦在机密的内部研究中发现,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航天器前端对空气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压缩效应。

        即在航天飞机返回的时候,飞机头部会在前方大气中形成一个伞状的激波锥,激波前沿的空气密度则会急剧升高,最终在航天器前面像一堵移动的墙一样,而航天器则在激波锥的尾流中前行。

        简单的来说,可以理解为航天飞机在返程时,温度最高的并非航天飞机本身,而是航天飞机头部处产生的‘激波锥’。

        而‘气动加热’也主要由激波前沿和前方的静态空气之间的压缩和摩擦产生。

        根据这一理论,亨利·艾伦认为如果航天器表面和激波前沿保持一定的距离,既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航天器表面的摩擦温度。

        通过这一想法,亨利·艾伦设计出来了钝形的航天器头部,并通过实验和最终的论证,确定了这一理论有效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