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摇头:“平时可不行,两文钱都没人买,都是自家吃。”
潘筠就问:“近来进城卖菜的乡亲多吗?”
“我们村不多,城郊倒是有不少,”老农道:“我们村离县城太远了,坐车要花费,挑担又耗费时间和人力,再说了,前不久才刮完大风,下完大雨,大家地里都忙呢,很少有人有时间侍弄菜园,家里种的菜也就够自家吃吧。”
潘筠:“还是老翁有成算,有决心。”
老农就笑了笑道:“我家就占了孩子多的便宜,人够使。”
他叹息一声:“但换个角度想,这人多花销也大,别人家吃三天的米,放我家只够一天吃的,地就那么点,不想办法多赚点,要活不下去了。”
潘筠:“所以这些人聚在泉州城算好事吧?”
“好事!”老农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开了,高兴道:“他们不欺负我们,还去打倭寇,这怎么不是好事?”
他乐哈哈的道:“自他们来,我财运都好了些,看,今日出门,半道上就接上了几位贵客,路上就挣了十文钱。”
潘筠笑了笑,仔细打量这条长了杂草的官道,道:“海禁若开,将来这里客商云集,老翁会更忙的。”
老农连忙“嘘”了一声道:“可不敢提这事,官爷们听了,还以为咱对朝廷有怨气,要造反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