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该问题,徐丽先后提出两点。
第一,让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真正延伸。
新课标对学校音乐课程的促进,最直观的体现是课时增加和教学内容的丰富。
徐丽以金华小学和昱东实验小学为例,在新课标出台后,两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实现每周三节音乐课。
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金华与校外合办增设了舞蹈、音乐素养、器乐等多种音乐素养教学内容。
昱东实验与校外合作的方式采用选修课式的小班教学,此方案有助于保证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专项发展。
徐丽指出这些课时的增加一是为了分别满足不同性别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三是在中考改革之后为学生应试提供更多选择。
按照这样的教学计划,六年级毕业以后,学生至少能掌握一种音乐技能。
第二,让音乐考试成为推动音教融合的有力杠杆。
音教融合相关政策推出后,各地纷纷对中、高考音乐测试进行调整,无论分数比重,还是考试项目,都体现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宗旨。
在此徐丽强调,随着考试项目的调整,学生和家长对于考试涉及的音乐项目关注度非常高,也对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频次提出了需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