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人体机能的下意识反应。
首先所有乐器都是借鉴声乐发展出来的,这点没有争议,也就说是器乐的发声具备声乐绝大多数的特点。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往往被忽略,嗓子虽作为声乐发声的直接器官,但更多地却是用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
许多人认为高音需要更大的音量,低音需要更弱的音量。
这源于人类的语言系统里会在扬起声调时不自觉地用更大的音量,比如强调观点时,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时,而当用低沉的声音表达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用更弱的音量,比如道歉或是讲心事。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在演奏时不自觉地上行中渐强,下行中渐弱,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代入。
有的乐句的确需要上行渐强,下行渐弱,但这种情况并不代表全部。
很多时候作曲家是反过来的,他会在下行时做渐强,在上行时做渐弱,甚至为了增强音乐的张力,为了让音乐的冲突更加剧烈,作曲家还会在最高音处标记一个突弱。
一名演奏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作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如果一味地根据生理上的判断去处理音乐,后果无疑是可怕的。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仅供参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