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上来讲,就是以前王景没修黄河的时候,这些水官主要关注黄河水文,国家派水官在黄河边上进行观察,记录水文资料,然后转给太史令那边,让甘家和石家对比水文资料看看,这两年黄河是不是要肘击中原。
等王景修完黄河之后,水官的任务就逐渐从记录水文资料,变成了看看谁在王公的大堤上胡整,这也是早先水官以河堤谒者为主,发展为以河堤都尉为主的原因,因为王景修河之后几百年黄河没泛滥,水官的职责从预防洪水,变成了守护王公遗留下来的大堤。
前者搜集水文,后者职业干人!
顺带一提,早先水官规模是非常庞大的,汉武帝年间多的需要在中央整出左右都水使来管理天下水官的程度。
没办法,武帝年间黄河决堤,可太猛了,折腾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武帝路过的时候,自己上决堤口,然后带着三公九卿背柴将决堤口给堵了,堵完给决堤口位置建了一个行宫,也就是宣房宫。
有一说一,自从给决堤的瓠子口修了宣房宫之后,瓠子口就没再出现过决堤了……
只不过西汉一朝的黄河问题自始至终没有解决,到东汉明帝的时候,黄河又开始殴打中原了,然后王景上书明帝,仔细陈述了自己治水之法,明帝听完大为欣赏,又觉得大为可行,于是全力支持王景修黄河。
然后王景在汉明帝的同意下,发动了几十万的兵卒,加一百多亿钱将黄河水患问题彻底解决。
当然,这是王景的汇报,当时人其实没意识到王景说的是实话,他确实是将黄河水患问题解决了,当时大多数官僚,甚至是明帝,其实都抱着投入几十万兵卒,加上百亿钱,维持个百年就算成功。
然而,后续的事实就是王景并没有胡扯,他修完之后,黄河八百年没有大的水患,至于说改道什么的,更是没有出现过,后续出问题,直接到宋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