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他的这句评价,与刘继隆的见解偏近。
李德裕和牛增孺二人风格不同,全因政见不同。
站在牛僧孺的视角,大唐已经是风中残烛,经不起折腾了,因此他的执政风格就是“别折腾”。
在他看来,大唐已经烂到根了,任何需要折腾的事情,哪怕为百姓好的政策,也会在执行过程中成为负担,压在百姓肩头。
与其大刀阔斧改革但却落不到实处,还不如认真搞好救灾工作,同时尽可能裁掉不必要的冗官冗员,尽可能让大唐缓慢且体面的死去。
李德裕则是与之相反,他觉得大唐还有救,因此用人做事讲究“事功”。
于他而言,只要官员能把事情做成,哪怕过程和结果中产生过错,也可以原谅。
只是可惜,二人代表的只是各自,他们代表不了身后的所有人。
牛僧孺虽是牛党魁首,但实际上却是个摆在明面上的“牌位”,真正长期执政的是李逢吉、李宗闵、白敏中这些人。
这些人怎么想和怎么做,都与牛增孺所想所做不同,李德裕那边虽然稍好些,却也没什么区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