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王李婉荺的奏疏刚到京城,就被光昌帝采纳。】
【如今朝局历经动荡,多出空缺,是时候专门举行一场科举了,科举初试的时间就在一年后,全国统考,不管是何出身都可以考,不限制家族,不调查背景。】
【从担任地方的官职的举人,贡生,到占山为王的土匪,哪怕是塞外的匈人,只要会识字都可以来考。】
【而考试范围从天文到地理,算术到文章都包括,从放马牧羊,到区分野菜种类,所有科目都包括,只要有一技之长,肯定能获得一定的考试成绩。】
【一年半以后笔试成绩优秀者全部来京城进行京试。】
【而京试就采用魏王的提议。】
【朝廷要在一年后大量取仕的消息传到了天下,天下各处的读书人全都来了精神,那么家里学识较高,文化传承多的大世家更是摩拳擦掌。】
【不过由于科举的规则改了,原本这些读书能力更强的世家子弟,反而优势变弱了。】
【因为科举还有四成的成绩来自于京城官员的平均评价,他们的那些没继承权的小儿子虽然很优秀,但是在京城之中就是查无此人。】
【他们的名声,反而不如民间一些行侠仗义,为民请命的穷书生有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