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王直等人认为朱祁钰非嫡长子,名不正言不顺,若朱祁镇回来,应该还政于朱祁镇。
于谦反对,认为朱祁钰既然已经是皇帝,那么就具备了合法性,不该退位,从而与以王直为首的守旧派大臣出现分歧。
北京保卫战后,石亨觉得自己功劳不如于谦,却被封为世侯,有些不好意思,便想向于谦示好,就上书朱祁钰,请求封于谦的儿子于冕为侯。
结果于谦在朝堂上义正言辞拒绝,并当众指责石亨,以至于让石亨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让他由恩成怨。
其余陈循、高谷、萧铉、商辂等人虽在北京保卫战中与于谦立场一样,反对南迁,但过了那么久,大家都各自有政见立场不同,因而慢慢疏远。
甚至连他保举的居庸关守将罗通都上书弹劾他。
可以说,到了此时此刻,八年过去,不管是于谦自己太刚正导致得罪同僚,还是政见立场不合导致失去大家的支持。
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的那种朝臣领袖的效果和作用,在夺门之变后就已经荡然无存。
面对朱祁镇上位之后的报复,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笑,让他笑,给朕掌嘴!”
见于谦惨笑,朱祁镇恼羞成怒,厉声呵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