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同样在誊写公文的师爷笑道:“东家会不会杞人忧天了,既然是朝廷的旨意,就说明并非无的放矢。许是经过验证,何况太子稳重,应当不会轻易做此举祸国殃民之事。”
“我家世代种地为生,只听说过有良田能偶尔一季产五六石,可从未听说过有良种能一季产八九石,这着实令人匪夷所思了些。”
伍县令不知道自己犯了经验主义,说道:“我也是怕太子被人蒙骗了,若是假的,恐怕.”
明初识字率低。
整个县衙里就只有县丞、主簿以及老书吏识字。
也是昌化县穷,县衙破破烂烂也没钱修理,雇不起人,纵使县令自己也两袖清风,涨了薪水才能雇个师爷。
因此在今天刚好县丞去府衙送公文,主簿下乡处理治安问题的时候,伍县令也只能带着师爷和书吏抄写通知——这些通知要下放到每一个村,得抄不少。
旁边还有两个吏员,三人每抄完一份,他们就把一张还未书写,但上面却盖了官印的纸张递过去。
“应当不是假的吧。”
老书吏咧嘴一笑,露出缺了一角的门牙,说道:“听说太子在皇庄种了五千亩,请了湖州、常州许多甲保里正过去,那些人确认过了,这才开始在两州各县推广种植。”
“是啊县尊,况且典农卫也已经入驻,正在到处收集各腐叶、骨粉、粪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