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更假。
因为瓷器或许能够通过保存得当而减少岁月磨损。
纸却不行,它的自然演化很难通过保存而减缓,该变脆变脆,该泛黄泛黄,用仪器一测,根本不会有一千年历史沉淀。
因此按照这个结论推导的话,苏轼墨宝大抵就变成了明末清初仿苏轼《浣溪沙五首》手稿。
朱云峰想到这里就有点难绷,忍不住问道:“明三彩值钱吗?”
“几百到几千吧。”
泉子遗憾地说道:“要看是不是官窑出产,官窑会贵一点,价值几十上百个也有。只是明代官窑产的瓷器虽然不一定都有底款,但特征上都会用苏麻离青料,所以这个明三彩应该有铁锈斑,我刚才看了一下,没有铁锈斑,大概率是民窑,这个制作虽然精美,但民窑的话......当然,还是有一定价值,它的工艺非常棒,感觉已经达到了唐代洛阳唐三彩官窑的地步,可能会值点钱。”
朱云峰心已经凉了大半截。
彻底完蛋了。
这六百多年的历史差距,就不是真品能够掩盖的,拿仪器一做就能查出年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