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2章 不见烽火 (4 / 7)

作者:梦吴越 最后更新:2025/7/3 5:35:31
        对此,《明史纪事本末》是这样描述的:奢崇明“一举而全蜀震动,剽锐莫挡”[注释2]。

        但奢崇明包围成都两百零两天,最终以失败告终。

        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以援川为名,率领了两万军队至毕节,响应奢的叛乱,自称“罗甸大王”。

        这便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奢安之乱”。

        随后,四川东川、云南沾益、贵州洪边十二码头等地土官纷纷响应,切断了官军援助贵州的和云南的道路,西南地区陷入混乱之中。

        直至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明王朝任命朱燮元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加官少保,担任云、贵、川、湖、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负责平叛,战事有了较大转变。

        第162章不见烽火

        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朱燮元谴贵州总兵许成名等由永宁出兵收复赤水卫(今四川叙永县赤水河镇),揭开了与叛军主力决战的序幕。

        同年8月,在四川巡抚朱燮元,四川总兵官侯良柱,贵州巡抚王三善等联合作战下,斩安邦彦、奢崇明及叛军头目一百四十三人,基本消灭了叛军主力,时称“西南奇捷”。

        崇祯三年春,剩余的残兵败将被彻底消灭,至此,“奢安之乱”彻底结束,西南的两大土司势力被铲除。

        当然,按照另一种历史叙述方式来讲这段历史,永宁土司奢崇明是因为不堪忍受流官刁难(主要是向他要钱),不得不率领四川百姓揭竿而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