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农庄最开始都是十几人,几十人,然后陆续不断吸收零星的殖民者加入;他们集体开垦一片土地,为了节省材料和取暖所用的燃料,集体住在统一的长屋或者楼房内。
农庄内拥有独立的谷仓,磨坊,厩舍,铁匠铺…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一应俱全,按照劳动量和某种等级制度分配一年收获所得;然后再不断吸收外来人口,不断扩张垦荒面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而这些农庄不仅拥有自己的土地,很多甚至在白鲸港内也拥有属于他们的“产业”,经营着捕鱼业,林业,控制着某处矿井,或者和其他农庄、商会一起经营着的远洋贸易…其中不少人在白鲸港议会中都拥有一席之地。
而最成功的一小部分,甚至已经从普通殖民者“进化”成为了人上人,拥有了只属于自己的农庄和商会,控制着某处重要的贸易渠道。
在这方面哈罗德议长和威兹勒家族,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
这种农庄的特点是组织力很强,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都不低,否则也不可能只用短短五十年就让白鲸港变得如此繁荣;缺点是不好掌控,独立性极强。
因此安森的计划是在白鲸港附近找一片新荒地开垦,划作风暴师的“庄园”——再加上由卢恩家族提供的军工后勤,风暴师就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了。
当然,短期内想做到这一点还不太现实,但至少能让风暴师掌握一种议价的手段,防止被白鲸港议会,或者零零散散的农庄联合起来要挟。
什么,士兵们要是不会种地该怎么办?
至少在克洛维王国,这个问题绝对不存在——首先百分之九十九的克洛维士兵都是农民出身,就算已经很多年不干了也不至于真的完全不会;哪怕彻底忘了,重新学也不会很慢。
再说了,谁说军队垦荒就一定要让士兵垦荒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