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星海研究院成立,徐川也没有再添加管理岗位的人员,从原班子里面筛筛选选,按劳分配搭建起来了四大研究所。
用科研人员当管理员的好处在于了解相关的科研项目,能更好的做出把控和决策。
坏处则在于有些时候会钻牛角尖,固执的死磕一个他自己认为可能成功的项目。
这很正常,毕竟搞学术研究的,基本都对自己很自信,而且多多少少都有些倔强。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科研人员负责管理岗位,会极大的耽误他自己的研究时间和精力。
在徐川看来,这才是最浪费的。
毕竟科研人员的学生黄金生涯往往就那么些年,将时间耗费在学术之外的领域,实在太可惜了。
不过徐川又不太想引入外部的管理岗位来进行调整,一方面是目前的架构已经完整了,引入外部人员对于目前的管理层来说有‘夺权’的嫌疑,毕竟人家之前也建立了功劳的。
另一方面,‘外行’管理内行,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弊端比内行领导内行还大。
资源分配、评价体系、学术领导力、跨学科视野、专业素养等等全都是问题。
但问题存在总归是要解决的,徐川觉得,如果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这方面的管控,做一个‘辅助’,应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升不少的效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