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所以大多数探测器都无法捕捉到它们。
而且,在对撞机产生的众多粒子和辐射中,要区分出中微子也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川联合了众多顶尖的物理学家对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的超导环场探测器和动能量轨迹追踪探测器进行升级优化。
在这两座大型探测追踪器的前端,有设置独立的探测实验室,实验室与探测器的连接区域距离足足数百米,且中间有设置过滤用的混凝土石墙、金属板等各种材料。
对于绝大部分的粒子来说,是很难穿过如此厚重的过滤装置的。
但中微子不同,质量轻、能量高的中微子则会倾向于沿束流管方向(被称为“前向”)飞行,从盲区逃逸出去。
并且这些中微子会一路穿过石墙,进而抵达前向探测实验室。
在这里,部署有近千层核乳胶片、钨板交替叠成,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中微子并测量它们的性质。
这对于惰性中微子的探测来说,是最关键的探测装备之一。
当然,除了惰性中微子外,前向探测实验室还肩负着探测其他未知粒子的使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