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让其他国家的学者投稿给《探索》,最先需要改变的就是这份惯性,以及应对其他国家的破坏。
对于徐川来说,如果是以前,他还没有这份能力,去打破学术界的这份强大惯性,去打破西方国家维持的潜规则。
哪怕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再高,也没有太好的方式。
毕竟个人永远无法和群体对比。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世界上性能最强悍的大型强粒子对撞机在华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率先在华国实现、航天领域华国也走在了世界前沿.
无论CRHPC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是还是月面生物圈工程,亦或者是月面前哨科研站.这些世界顶尖的科研设备与工程,对于各个领域的学者,乃至各国学术界、甚至是政府的吸引力,都可谓是致命的。
可以说没有一名想在学术的道路上前行的科研人员或学者,能抗拒这些设备和工程。
更关键的是,能提供这些的,只有华国!
所以《探索》期刊发行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有以些反应灵敏的学者,就已经想到了徐川可能会怎么解决约稿难题这一问题了。
毕竟探索是面向全世界的,它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己玩。
既然如此,那么国外学者的投稿,肯定是需要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