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最终不能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也肯定会实现一定程度的商业化使用。
至少在各种高精尖的产品上,应用室温超导材料抛开性能外,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噱头,能够带来海量的利益。
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徐川并不担心。
工业化再难,只要一样产品具备高额的实用价值,总有人会想办法搞定这件事的。
而他要做的,就是解决掉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的缺陷。
基材处理、银铬掺杂、氩气保护、调材料表面的堆叠和扭曲,建立以纳米为单位的均匀厚度,以获得所需的介电强度局部电子离域化。
在实验室中呆了整整两天半的时间,直到第三天的下午一点,徐川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了下来。
看着连接氩气保护装置的电脑,他操控仪器停止了设备的运行。
保护着内部材料的氩气被抽离,高温也迅速散去,在耐高温陶瓷材料器皿中,一块不到十厘米的银灰色薄片正安静的躺在那里。
这就是他忙碌了整整两天半才成功复刻出来的第一块‘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
带着实验手套,用专门的镊子,小心的将这块薄膜从氩气保护管式炉中取出来,身旁的打下手的研发人员迅速递上了配有缓冲材料的玻璃器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