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那位徐川教授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已经有不少研究机构都开始在跟进这篇论文中的理论及提出来的观点是否可靠了。
而这其中,既有化学界的学者,也有数学界的教授,甚至隔壁的物理学界,都有一些关注到的学者将目光投了过来。
毕竟这篇论文中,除了数学工具和化学理论外,还融合了一些凝聚态物理和量子理论等和物理学相关的知识。
据公开的消息报道,对于徐川公开在Arxiv上的论文,学术界已经有了多个研究机构,如马普学会、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华科院等学术机构成立了跨学科的课题小组,对这篇论文进行验证和检测。
对于学术界来说,如此众多的研究机构联合不同学科的成员一起研究一篇论文,不说在历史上没有,也是极其罕见的。
不仅仅是因为这篇论文为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界面结构和过程进行一个详细且包容的阐述。
更是因为论文中的另一个副标题:「锂空气电池机制探索!」
在锂电池如今可谓是能源界的‘天命之子"的情况下,锂空气电池毫无疑问是各国都在全力研发的目标产品。
在锂枝晶难题和锂硫电池难题都是那位徐教授解决的情况下,恐怕谁都不敢轻视对方在锂空气电池上的研究。
说不定这一篇论文,直接就打开了锂空气电池的大门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