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将超光速航行的过程看做是一辆正在高速路上以200码的速度行驶。
正常情况下你要停下来应该要‘踩刹车’让车速慢慢的降低,最终停止。
大质量天体引力效应会在希尔球半径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落,其过程就相当于踩刹车。
但如果你用行星来干扰这个过程,让其半路停止。这就相当于在高速路上直接装了一个‘破胎器’或者说放了一颗‘巨石’
当高速行驶的车辆从破胎器上压过去,或者是撞上这颗巨石的时候,结果必然是车毁人亡。
如何让超光速航行的飞行器能够半路刹车还不车毁人亡就是这项技术中的另一个核心关键点。
一开始的时候徐川想的是通过‘装甲’和‘缓冲’硬抗行星的干扰。
因为在脱离结构宏观性的隧穿效应的时候,飞船承受的压力比太平洋海底的压力更大。
因此船体结构需要极其坚固。即使是微小颗粒(如一毫克沙粒)以近光速撞击也会释放相当于7600万吨TNT的能量。
但很显然,单纯的‘装甲’和‘缓冲’结构对于超光速航行的飞船来说远远不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