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的轿子在桃林边缘停下。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匠人拄着紫檀拐杖走出来,目光在孟丘腰间的剑穗上停留片刻,忽然抚掌笑道:“当年老朽参与修建皇宫时,也见过这般青气。”
“陈师傅见笑了。”孟丘抱拳行礼,“还望您不吝赐教。”
陈墨摆摆手,从轿中取出一卷三丈长的绘图纸,往草地上一铺:“先看地势。望岳山分三脉,中峰如笔架,东峰似砚台,西峰像卷轴——天生的文运之地。”
他用拐杖尖戳了戳中峰与东峰之间的峡谷,“此处名为‘流云涧’,终年云雾缭绕,若在此处建‘格物堂’,引涧水入渠,可做水力磨坊,供学子研习器械。”
威瀚眼睛一亮:“妙极!昨日我还在想,如何让格物科的学子直观感受‘水轮转速与齿轮配比’,这下有现成的活水了!”
孟丘却盯着西峰下的一片洼地,那里遍布怪石,却有几株苍松从石缝中钻出,枝干扭曲如铁:“陈师傅,此处为何气场迥异?”
陈墨眯起眼,从袖中取出个青铜罗盘,指针突然急速旋转,最终指向洼地中央的一块菱形巨石:“此石名曰‘醒世岩’。”
他示意随从搬开巨石,果然见底面刻着密密麻麻的蝌蚪文,虽历经风雨,仍有微光流转。
威瀚凑近一看,忽然惊呼:“是《民本疏》残篇!”那些文字竟与凡道院藏书阁中记载的如出一辙。
孟丘伸手触碰石面,指尖忽然传来震动,仿佛有万千人在同声诵念“民为邦本”。
他心中一动,想起前日紫气东来的异象,此刻阳光穿过云层,恰好落在醒世岩上,那些文字竟如活物般游动起来,在地面投下一片青紫色的光影,光影中隐约可见耕牛犁地、学子捧书、匠人铸器的画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