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欠薪纠纷,也不仅仅是一间纺织厂被烧的事件,而是关乎大唐国运的重大抉择。
如何在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律法重新发挥效力,如何平息百姓的怨气,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他的肩头。
在民间,百姓们翘首以盼,期待着朝廷能给出一个公正的解决方案。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一丝微弱的希望。
这场由纺织厂大火引发的社会动荡,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大唐。
而风暴过后,这个庞大的帝国,又将走向何方?
与此同时,四川道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为陈立募捐,希望能为他请一个好的讼师。
他们知道,陈立的行为虽然极端,但却代表了无数底层百姓的心声。
在他们心中,陈立不是罪犯,而是一个为了权益抗争的勇士。
而在长安,一些文人墨客也开始创作诗歌、,以纺织厂事件为蓝本,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这些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进一步推动了舆论的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