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不惜违背祖制,将部分军权下放至地方豪强。
在他的精心布局下,新晋世家如破土春笋般崛起,成为制衡清流的重要力量,朝堂之上终于达成微妙的平衡,天下也渐渐重归太平。
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并未让李治感到丝毫轻松。
铜镜中,他望着自己日益憔悴的面容,两鬓的白发与眼下的青黑触目惊心。
多年来,风疾如附骨之疽,时常在深夜发作,疼得他冷汗浸透锦被,连批阅奏章的力气都没有。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正如同西下的夕阳,在暮色中渐渐失去光芒。是时候为大唐的未来做长远打算了。
永隆元年的早朝,当“立李贤为太子”的诏书宣读时,朝堂上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可李治的心中却满是阴霾——太子年仅弱冠,而朝堂局势波谲云诡,稚嫩的肩膀真能扛起江山社稷的重担吗?
也是在这一年,李治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恢复宰相制度,并任命张柬之为相。
消息传出,太极殿的地砖仿佛都在议论声中震颤。
老臣们交头接耳,有人摇头叹息“相权复立,皇权必弱”,也有人揣测圣意,认为这是帝王平衡各方势力的又一妙棋。
唯有张柬之在接到任命时,望着手中金灿灿的诏书,浑浊的眼中燃起了斗志——他坚信,自己将成为守护李唐江山的中流砥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