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这表面的繁荣之上,一个国家若要长久昌盛,必须着眼于长远,着力于根本。
当下,整个大唐最为紧迫之事已悄然转变,重中之重乃是全力提升大唐百姓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与学习水平。
这与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他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科举改革的蓝图,那便是摒弃以往那些过于注重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的传统内容,转而全部更替为实用性知识。
为官者若连五谷都难以分清,对农事耕种一窍不通,又怎能体会百姓劳作之艰辛?
又何谈引领百姓精耕细作、发家致富呢?
除了这些,李承乾还谋划着一场影响更为深远的变革——思想变革。
这件事他每天都在想,但每次都不是好时候。至少现在不行。
他要把老师的思想,在大唐传播。
而这种想法,一旦传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皇帝本人。
所以,还不是时候,手中的权力,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一个国家若无坚实的思想根基作为支撑,即便大唐如今武力强盛、经济繁荣,那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看似华美却根基不稳,难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