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六十二章 野外放生 (4 / 6)

作者:莲池月 最后更新:2025/7/29 20:04:43
        我想,居士们到处瞎跑什么?不如在家老老实实修法,成佛之后自然能够轻轻松松度化无量众生!

        钱济世慈颜带笑,一拂僧袍缓缓地说,乍一听你这些话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却多是断章取义,其言谬也!

        扈娟有些不服,反问道,何以见得?

        你不要急于发问,听我慢慢道来,钱济世目睹一个个听得鸦雀无声的居士,趁此一条条地加以解说——

        首先,从弘法利生角度讲,时处末法,法弱魔强,芸芸众生,沉溺欲乐,贪念炽盛,只图眼前利益,很少有人想到身后大事。而弘扬佛法,令众生入佛知见,比历代任何时候都更显困难。幸喜尚有放生一法,在末法时期还能大行其道。

        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放生一法,以其消业迅速,功德巨大故,对治病消灾、祈福满愿之事常能起到神秘莫测,立竿见影的效果。

        正因如此,通过大力弘扬放生功德,普劝世人广行戒杀放生,使其先得到快速显著的现实利益,对佛法生起欢喜,再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等到机缘成熟,自然能够修行解脱。

        末法时期接引众生,还有比此更为善巧方便的方法吗?贫僧放生数年,亲身经历的事例不胜枚举!而这也正是我常年不辞劳苦,推广戒杀放生最为重要的原因。

        其次,从个人修行角度讲。佛陀曾有教言:“大悲心是一切正法的种子。”只有发大悲心,一心一意利益众生,才能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断除我执。而大悲心扩展到极致,自能虚空粉碎,法执尽去,证入般若空性。离开大悲心,妄谈空性,当真是缘木求鱼,痴人说梦。而放生救命就是慈悲心的最大体现,最能长养慈悲心。在放生过程中,既不执着放生行为,又不执着放生之我和被放物命,这也不正是当下三轮体空吗?

        成佛之后,虽已安住空性,但佛性是具足妙用的,所以从显现上讲,必然唯一的“业务”就是化身无量世界,随机度化无量众生,与其等到那时再做,不如从现在就开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