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880年,英国和美国的钢产量先后突破百万吨,德国的钢产量也拥有夸张的62.4万吨。
而法国的钢产量只有38.9万吨,这一数据差不多是英国和美国的三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二罢了。
此时还不是法国最落后的时候。1885年,英国的钢产量已经高达191.7万吨,美国的钢产量也达到了173.9万吨。
德国的发展也丝毫不弱,钢产量相较于五年前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120.2万吨。
而法国的钢产量却只有55.4万吨,几年前还是德国人的三分之二,到了1885年连德国人的一半都没了。
也正是法国人在这段时期的糟糕表现,让卡洛看到了西班牙在工业方面赶超法国的希望。
去年西班牙的钢产量在20万吨左右,法国人的钢产量达到了30万吨。如果巴塞罗那工业基地的第三期建设能够建成,西班牙或许真的有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在钢铁产量方面赶超法国。
虽然钢铁产量并不代表整体的工业规模,但却和整体的工业规模有很大的联系。毕竟只有国内的工业规模和需求比较大,钢铁厂才会有足够的订单来生产钢铁。
和克虏伯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之后,卡洛在鲁尔区的目的也算是完成了大半。
鲁尔区其他的钢铁厂拥有的炼钢技术要么和克虏伯公司差不多,要么比克虏伯公司还差,卡洛也就没有再跑一趟的必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