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五十二章 (2 / 4)

作者:猫疲 最后更新:2025/7/22 10:25:05
        不过这还轮不到江畋来考虑;唯一有所影响的,大概就是夷州的通海公室。但显然梁公后裔的一门三家,代牧海内的“无地藩主”京兆本家,和广州府的南海公室,域外的西国大夏受到影响更大。

        至少,相对于拥有自古以来华夏九州之地的大唐朝廷;定都安息故地的西国大夏,拥地数千里而番邦臣属无算;南海公室除了海南、安南的辖地之外,同样监领着南荒的骠国、真腊、林邑的故地。

        就算是相对最弱的枝干,通海公室也直接领有一个产出富庶、户口稠密的夷州大岛,和东海到黄海沿岸的群岛;同时,还负责管领远洋新洲之地的拓荒诸侯们,及日常往来中土的藩贡、通商事务。

        相比之下,留在京师的“无地藩主”京兆本家,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按照当初梁公退养离京前,令诸子在洛都紫微城的明堂内,对大唐天子盟誓九州鼎前;天家垂拱华夏,梁氏代牧海内屏藩。

        因此,身为梁公嫡系血脉的京兆本家;虽然没有任何直辖的领地,而被称为“无地藩主”;但却是朝廷法理和大义名分上,海内群藩诸侯的共主。由此也掌握着几乎所有诸侯的藩贡和分配处置权。

        而之所以不是全部,因为还有一些历代天子,所陆续册封就藩的血亲皇族、宗室成员;虽在诸侯外藩中虽然只占极少数,但同样绕不开“无地藩主”本家;只是可以以祭祖为名,直接奉献宗正寺。

        因此这“无地藩主”本家,虽然没有任何名义上的领地产出,却掌握几乎天下三分之一的岁入;以及大量直接或是间接的相关权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宗藩院和藩务院的二元体制,也是为之服务。

        故而,当初扶政五朝六帝的尧舜太后,也是以联姻笼络等诸多手段,确保京兆本家保持了一个相对中立的立场;这才抽出手来压制和分化瓦解,同出梁公一手缔造的龙武系,影响极大的扶政三家。

        乃至以一代天子退位为筹码和诱饵,抓住了扶政三家的把柄和错失;这才逼得他们在内朝上宣誓,三代以内的各家子弟后人,不入政事堂。又引入大量寒门俊才,提高政事堂的地位,压过枢密院。

        但是现今尧舜太后已经去世有年,曾经聚集在她身边的大量中立派,也由此逐渐的分崩离析;而扶政三家的宣誓也差不多到头,第四代家族成员大多成年,并在传统影响力的军中、地方渐渐崛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