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二十三章 骇闻 (3 / 4)

作者:猫疲 最后更新:2025/7/22 10:25:05
        天子及文武百官,自然有自古盛产温泉的骊山苑、华清宫,为代表的专用沐汤场所。那也是一座历代营建下来功能齐备,小型城池一般的宫苑建筑。

        但能够随驾享受其中的汤浴,乃至拥有专属的汤池和别馆的,始终只是朝堂中上层的极少数人。其他更多是追随而去的仪卫和服侍人员。

        二十三章骇闻

        因此,早在大唐开国以来的,关内道乃周边的河中等地,可能产生天然温泉的所在;早就被各种王公贵族、豪门巨富,所营建的别业馆墅,给见缝扎针式的占满了。

        其中也只有极少数才是对外开放的。比如蓝田县蓝天峪内的大兴汤院,就是难得对于官吏士民营业的,公共温泉疗养场所;但是这个所谓官吏士民,也有事有门槛的。

        因此,绝大多数普通小民百姓,日常想要洁净身体,就只能在气候尚且温暖,或是炎热的季节,直接下河去洗浴净身;并且形成了相应的风俗。

        这也是自古以来三月三的临水沐身,以为祛病拔疫的习俗由来之一。因为春暖花开的三月三之后,普通人家就具备了露天洗浴的条件了。

        而到了寒冷的秋冬季,就没有办法了;身体好的男子直接冲刷井水,或是用刚刚洒落的新雪上层,来搽拭身体;但是妇孺就只能躲在屋子,弄点热水来擦拭一二。

        不过,长安所在的京畿道,好歹是汇聚了天下精华的大都邑,各种行当的发达和物资丰富,也是天下首屈一指的所在;因此,在城坊当中的街头巷尾,并不缺乏各种官私经营的汤池馆院。

        再加上,当年那位梁公在关内道北部的盐州响水川(鄂尔多斯),派人发掘了规模极大的露天石炭矿藏。在沿着泾水源源不断南下,廉价石炭供给之下;很快就取代原本柴草为主的燃料所需。

        因此现如今长安城东春明门外的柴草市中,供应最多却是来自河东道沁州地界,就近顺着黄河水运进入渭河,输往长安的所谓的西山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