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它并不是用来种粮食的,而是被花农们用来种花。
比如,明朝《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详细记载,北京等地的花农们会利用地窖、火炕和纸窗覆盖的方式,在寒冷的冬季培育娇艳的花卉,像牡丹、芍药等名贵品种,或者种植一些蔬菜。
这种种植方式被称为‘堂花’或‘熏花’。
具体方法是通过燃烧马粪等产生热量来提升温度,并用透光的油纸覆盖,形成一个简易的保温透光环境。
这种技术,就是中国传统的温室大棚。
至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种花而不是种粮食,原因其实很简单。
毕竟在古代,种花的价值远远高于种粮食。
因为能种得起这种花的大多是富贵人家,他们从来也不会缺粮食吃。
而朱慈烺就是打算从这种传统的种花技术开始研发改良,将其应用到粮食种植上。
其实他也曾想过研发塑料大棚或者玻璃大棚,但仔细思考之后,还是无奈地放弃了。
因为塑料大棚研究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以目前明朝的技术水平,根本不具备研发的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