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漕运的成本可是海运的五倍以上!
也就是考虑到百万漕工的安置难题,所以朱慈烺这才一直没有下手。
但如今恰逢修路契机,刚好解决这件事情。
另外虽说对外一直号称百万漕工,但实际上,真正从事漕运一线工作的,充其量也就二三十万左右。
让这些人投身水泥路的修建工作,显然是极为合适的。
而且朱慈烺心中还有更长远的规划,那就是水泥路建成之后,铁路建设也将提上日程。
到那时,工程所需人力只会更多,他还愁人手不够呢!
或许有人会质疑,为何不直接跳过水泥路,全力投入铁路建设?
毕竟铁路的运输速度和能力可是要比赶路快多了。
答案也很简单,一来是二者功能不同,并不冲突,二来则是大明目前还没有修建铁路的实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