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国人守着独家秘方,不求进取的经营方式大加批评。
但他却万万想不到,就在将近二百公里外的京城。
一个身兼外企高管和烟酒店老板身份的小年轻。
也正在酒足饭饱之后,叼着一根烟,跟自己的哥们儿大谈西方模式的经营弊端。
“……日本人怎么了?他们电器目前是厉害,可不代表以后啊。我们现在是不行,可工业技术总有一天我们会追上来的。”
“再说了,外国人也不是干什么什么都行。你得分清楚了,工业是工业,商业是商业。即便是现在工业技术上不行,可论商业,论营销,论经营,咱们才是外国人的祖宗。”
“你还不信是吧?别的我也不跟你说了,你知道外国人做买卖有个最大的毛病是什么?那就是太过短视,爱走极端,急功近利。他们的商业理论和经营方式,通常都很偏面。”
“我为什么这么说?那当然是有依据的了。犹太人精明吧?犹太人就认为薄利多销是一种浪费,他们信奉的是,要么把更多的产品卖给同一个人,要么卖给更多的人同样产品。能赚一毛,绝不赚九分。”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极端?西方人就信奉这套。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眼里只有钱,而且只有今天的钱。他们就不懂得咱们说的‘买卖还得熟主道’,他们更不懂得,显露道德和慈善才是最好的广告。东边看着亏了,西边就能补回来,反而赚的更多。”
“要我看啊,西方人还是无知,亏就亏在了历史人文方面的差距上了。他们思维太过唯物了,迷信资金,迷信价格,迷信数据,迷信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纯属单一式表面性思维,美其名曰科学。但却连商业的根本都没找准,这一行太多变量了,根本不是没有感情的数据能衡量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