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倒把这改款给吃透了。
为了追求大迎角的进气效率,三代机普遍使用机腹进气,美国的F-16,苏联的苏-27和米格-29,欧洲的台风……
不过,对米格-21来说,这种改进属于大改了!
“机头整体抬高,至于机头增加的重量,可以在机头上增加一对鸭翼来增加升力,实现升力中心和重心的重新匹配……”
屠老认真地看了半天,然后无奈摇头:“秦亮同学,这个方案听上去的确具备可行性,但是……改动太大,几乎就是全新研制了,哪怕咱们132厂和西工大合作,恐怕也捣鼓不出来,尤其是,前起落架需要穿过进气道,这起落架的修改,咱们也从未涉及过……”
改动太大,搞不定!
秦亮心中感慨,果然,屠老是最熟悉歼七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种改型的问题所在:机腹进气,前起落架就得穿过进气道,这样得加长!
老毛子的Ye-8,为此只能抬高机头,甚至让飞机屁股还有擦地的风险。
在歼十研发成功之前,国内根本就搞定不了全新的起落架,这也就意味着,秦亮折腾了一下午的设计方案,白费了?
大家伙有种泄气的感觉,西工大的老师们,果然还是无法贴近生产一线,想法太天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