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占据了一处地势较高的岩石,迷彩服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郭振虎将望远镜紧贴眼眶,镜片后的目光像扫描仪般,不放过鳄鲎及其周边的任何细节。
马文庸戴着那副醒目的大眼镜,时不时低头盯着超意手环,表盘上的数字无情跳动着,显示时间已至10点20分。他的手心沁出冷汗,心脏如急促的鼓点般撞击着胸腔,心中反复念叨:怎么还不到行动时间?
与此同时,一名测距战士半跪在地上,手中的手持气象设备闪烁着蓝光。他快速转动旋钮,仔细比对数据,口中念念有词,对距离、风速、湿度等环境因素做出精准判断,并迅速汇报给郭振虎。
郭振虎抚摸着手中的大口径狙击步枪,这把枪在实战中能轻松击穿砖石结构的墙体,是执行远距离反狙击任务的得力武器。他深知,手持气象设备提供的数据只是参考,真实环境中风速和风向时刻都在变化,这些变量将对子弹的飞行轨迹产生复杂影响。但此刻,目标距离已经超过了1000米,在如此极限的射程下,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郭振虎将目光锁定在手持大狙击枪的战士身上,提高音量:“大家都是桂林陆军学院走出来的,个个都是一等一的神枪手,但这次任务不容有失!”随后,他再次强调任务的重要性,并郑重下令,“瞄准大鳄鲎的头部,务必一枪命中!”
“放心吧,老班长!”狙击手沉稳回应,手指在枪身上轻轻摩挲,“距离、风向、风速、空气密度、仰角,甚至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我都计算好了。”
郭振虎嘴角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在队伍里,“老班长”是对经验丰富前辈的尊称。尽管现代科技让测距仪和弹道计算器普及,但在远距离精确狙杀领域,人的经验和能力依旧起着决定性作用。
看着狙击手布满老茧的双手,以及那因长期训练而形成的固定手型,郭振虎坚信他能应对复杂环境,将狙击步枪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振虎又转头对负责榴弹式单兵战术导弹的战士下达指令:“一旦目标逃窜,立刻射击它的逃匿方向,必须一发命中!剩下的两只,我和队员们负责解决。”接着,他迅速进行了分工,“赵海林、古大军你们瞄准左边的目标;叶青、马文庸,咱们负责右边。其他人自由射击!”
布置完毕,郭振虎找到一处视野绝佳的狙击点,身体像雕塑般稳稳趴在地上。他开始默数时间,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枪口始终对准两只小鳄鲎,食指轻轻搭在扳机上,随时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