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将来有时间,一定要和云飞一起好好欣赏一下这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但面对眼前艰难的路况,他们还是不得不经常离开河岸,绕道而行。有时还需要涉水而过,有时则要攀岩而上,行动异常缓慢。
第一组的鹤云飞、曲木戈武、包天喜、孟阳和常兴等人的行进同样艰难,他们要翻过一座大山,才能到达鳄鲎的后方位置。这里丛林密布,荆棘丛生,几乎寸步难行。幸好曲木戈武对家乡的山路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众人一路披荆斩棘,行程还算顺利。
第二组的郭振虎、马文庸、赵海林、古大军和叶青等人,虽然选择了一条相对平缓的路线,但他们格外小心,因为从鳄鲎正面出现,最容易暴露目标。
马文庸看着两个扛着长狙击枪的战士,忍不住说道:“我总觉得这枪太长了,行动起来不太方便。”
武器专家赵海林解释道:“这是国产的14.5毫米大狙击枪,枪身全长1.6米,枪管长度达1.2米。为了减轻重量、提高精度,它没有采用自动机构,只能单发装填。由于14.5mm子弹的后坐力极大,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一系列降低后坐力的措施。”
郭振虎在一旁补充道:“确实如此。与普通反器材步枪相比,这款大狙枪对武装直升机或步兵战车这类目标的杀伤效果成倍增加。当年我参加实战演习时,一辆模拟美军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目标进入2600米射程内,我连续单点击发,瞬间就摧毁了战车的正面装甲,实现了穿甲、爆破、燃烧一气呵成。”
赵海林接着说:“我虽然没有首长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我知道这款枪具备自动发射模式,采用浮置枪管设计,枪口还加装了高效制退器。可调式贴腮板高低可调节,伸缩式双脚架可折叠,操作起来十分便捷。”
郭振虎微笑着抚摸着满带烧蓝的枪管:“这漂式枪管由散热筒包裹,散热筒上开有圆孔,有助于散热。两脚架安装在散热筒上,不与枪管接触,从而有效提高射击精度。这设计紧跟国际潮流,性能十分卓越。”说着,他端起大枪,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战斗的场景历历在目,久久难以忘怀。
暮春的青水河,晨雾还未完全散尽,水面氤氲着朦胧水汽。按照郭振虎制定的隐秘接近计划,队伍呈扇形散开,队员们走走停停,手中的望远镜在晨曦中闪烁着金属光泽。
郭振虎并未选择径直冲向河滩上的鳄鲎群,而是沿着蜿蜒的河岸,借助丛生的芦苇与突兀的岩石作掩护,兜了一个大弯,从河流的侧翼悄然接近预定的伏击点。即便采用这种迂回战术,凭借精准的路线规划和高效的行动,他们依然成为最先抵达的作战小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