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二百六十一章 (2 / 5)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最后更新:2025/7/22 11:31:22
        什么叫做“婴儿图式”,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婴儿图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看到婴儿的脸庞时,总会不自觉地产生关怀和照料他们的冲动,这是一种普遍的、本能的、具有进化意义的反应。这种由于婴儿面部特征所引发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就是心理学上经典的娃娃脸效应,正因为娃娃脸效应,我们才会一看到婴儿,就觉得他们实在太可爱了!

        通常来说,娃娃脸的显着特征包括:脸型小且圆,前额高且大,眉毛细长,眼睛较大,鼻子小且矮,嘴唇较厚,下巴较小。

        所有物种的新生儿的典型外貌(圆脸、大眼睛、小鼻子、高耸的额头)都可作为一种触发人们的积极情感、进而促进相关行为反应的关键性视觉刺激。很多妈妈都说,每次回家看到宝宝跑过来,就能感到不知从何而来的、莫大的安慰,好像什么烦恼都消失了。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妈妈们的感觉。面对婴儿的脸,成人会产生自发的微笑,主动开始说婴儿语,以及对他们产生强烈的保护意愿等。

        当你看到婴儿的脸时,会产生很多种反应。我挑几类有意思的来说:

        反应1:快速注意到宝宝。你可以在1秒钟内就区分出婴儿和成人的面孔,同时,婴儿的脸还能快速地捕获你的注意。

        反应2:积极评价和积极情绪。越接近娃娃脸特征的面容,越容易让你受到吸引。这也印证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越小的宝宝越可爱。与此同时,当你看到宝宝充满笑容的脸时,你也会受到感染,变得高兴起来。

        反应3:想去照顾他。宝宝的脸越接近娃娃脸的典型特征,加上你看他的时间越久,你就越觉得他可爱,并且越希望去照顾他。有趣的是,当你看到宝宝可爱的脸时,你的精细化操作的任务也会做得越好——不再笨手笨脚,而是变得(心灵)手巧了!

        反应4:变得更善良。当屋子里有泰迪熊(也是典型的娃娃脸)时,被试在金钱游戏中的作弊行为更少了!

        根据洛伦兹的说法,这是一种进化策略,可以让我们照顾无法自己做任何事情的婴儿。事实上“婴儿图式”不仅仅适用于婴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