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五律十七斩,其实是如同法律条文一样是最后的选择。
而谢玉在文官体系和夏部严重,是负能量的代名词。
但在朝廷武勋人家和边疆士卒眼中,可是立功受奖,封妻荫子的代名词。
就如这次派遣谢玉入河北道边帅,也是仁德帝综合许久的选择。
本来以仁德帝的天性,谢玉突造如此恶业,加上朝中文官老臣的纷纷谏书,本心生厌恶的仁德帝打算把谢玉一撸到底,贬为庶人的。
但太子联合不少出征夏部,获得不少功绩的武勋,也联合求情谏言。
毕竟,谢玉虽然手段狠戾恶毒,但毕竟解救主力,力王狂澜,为朝立下大功。
这情况下,有功不赏,反被贬为庶人,会大伤军心的。
最后,为了安抚军心,仁德帝给谢玉了一个什么都不能干的贵职,象征性的挂了起来。
但在仁德帝的心中,在他这一朝是不想再启用谢玉,三观不合,就留给太子算了。
当然了,对于谢玉的医术,仁德帝的还是入眼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