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千六百零一章 惯例 (4 / 7)

作者:坟土荒草 最后更新:2025/8/4 8:25:08
        这也是为什么三世纪之后,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正统的史官,但却依旧有足够多的地方史料作为参考的原因,说白了就是这些神甫流水账式的记录自己这片地方发生的事情,虽说大多数都是琐碎的小事,不涉及本地方的大事最多提几句,但教堂多了,总有在涉事周围的。

        说实话,陈曦也不太明白西普里安让这些神甫写日记的原因,要说在三世纪就看到那么远,其实不大现实,但这件事,无疑是一步妙棋。

        只不过不太适合中原,中原历来都是官方修史,不会准许旁人乱来的,哪怕是写日记,有些事情都是不能写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地方信史很完整,古代百姓生活的详细反倒有所缺失的原因。

        反倒是欧洲因为西普里安这套玩法,不少神甫今天的日记没啥写了,就写点周围百姓啥情况,所以中世纪穷苦百姓吃的是啥,怎么做的,掺多少木渣,麸子啥的都会提一嘴,反正上面要求的,顶不住上面的要求,摸鱼敷衍总行吧,今天来一套足以打死人的法棍制作教程,吧啦吧啦。

        第四千六百零一章惯例

        这些东西在当时记录的神甫那里,毫无疑问的是敷衍,这些家长里短,这些不知道有啥意义的玩意儿,反正随手写进去就是了,但到几百年后这些玩意儿就成了研究当年真实情况的重要素材。

        这种素材在中原其实偏少的,自始皇之后,历朝历代的视角都落在统治者如何维持统治,对于被统治者的关注其实很少,记录的资料也主要落在国家的兴衰起伏,很少着眼于被统治的个体,最多是在私人书信之中能见到一些对于个体的记录。

        可这种私人书信的数量相较于庞大的被统治个体是非常稀少的,以至于中原这个地方的后世子孙,可以清楚的复现出自家鼎盛王朝的繁荣昌盛之态,但很难从细节层面去构建同时代百姓的生活。

        他们吃的是什么,他们玩的是什么,他们如何消遣娱乐,这些普通人层面的东西,在成型之前,基本是一片荒漠。

        没错,为人最看不起,在文学史之中算是下九流的明清,到最后构建了一个活生生的明清真实底层生态现实,让人能清楚的认识到那个时代的百姓到底是怎么活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