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千两百五十二章 回答 (4 / 7)

作者:坟土荒草 最后更新:2025/8/4 8:25:08
        当一群人发现自己独立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极可能的相互依靠,形成庞大的群体去对抗外力。

        这就是最基础的抗风险性了,而国家在吏治清明的时候,都会选择了消灭宗族,而且也会确实有效的完成分家等命令,因为那个时候被拆分出来的个体和家庭,在清明的社会规则下,是具备接近甚至等同于宗族的抗风险性的。

        然而还是那句话,周而复始,社会大环境趋向于变差,个体对于风险的对抗能力远小于群体,抱团就成了必然。

        李优等人在陈曦的讲述下,自然能明白这种变化,这并不是人心变了,而是社会变了,逼迫人心变了,终归是适者生存。

        第四千两百五十二章回答

        “所以我对于孔明说的‘抗风险性很差’这个回答非常满意。”陈曦笑着说道,“真的,你现在真的可以接这个位置了。”

        能意识到个体的抗风险性很大,又坐在这个位置,知道是谁推动了这一步,那么在执政的时候自然会小心。

        社会崩塌的开端从来不是底层人心变化了,而是更为实际的坐在位子上的人,已经失去了恭谨之心。

        “还是算了吧,坐了一年这个位置,我觉得我还差很多。”诸葛亮拒绝,如果是以前,他还觉得可以再试试,但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年多,看清楚了太多的东西,对于陈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是算了,现在还不行,还得再学习。

        恭谨之心,诸葛亮是有的,他坐在这里能意识到自己一言一行决定了太多人的未来,所以他自然会谨小慎微,尽可能的不去犯错。

        诚然做到这一步,自然是能臣干吏,但对于诸葛亮而言还不够,因为这只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基础,只是能保证国家局势不会变坏的能力,而使之变好,需要更强的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