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孔子并不介意别人来询问学习,对于如同野人的关羽也没有歧视,所谓的礼不下庶人,指的是未经教化的百姓,并不要去苛求他们的礼节能如贵族一般细致,简单来说,你要让百姓有礼有节,那么你就需要去教化他们,没有教化他们,就不要高高在上的要求。
故而面对关羽,孔子看到的只是对于知识的追求,而不是不同于这个時代的禮节,抱拳也是禮,在于心,而不在于行,所以在听闻关羽求学春秋,孔子甚至有些高兴。
“你想知道什么?”年纪已经有些大了的孔子爽朗的询问道。
“古礼和今礼。”关羽直指问题最为核心的一点。
“禮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很是坦然的回答道。
“也就是说没有古今,只有不同时代的规矩吗?”关羽瞬间就明白了孔子的意思,毕竟读了那么多遍。
“然也。”孔子笑着说道。
随后关羽又问了很多的问题,孔子逐一解答,有的豁然开朗,有的又生出了新的疑惑,于是关羽终于忍不住开口,“若有一日,在下的路途与您不同,甚至相反,又该如何?”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神在在的说道。
关羽若有所思,再问,“那我实践了之后,还与您道途相反,又该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