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旦遇到了硬骨头,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暴露无疑了。
就比如这次攻打魏军治下的河间国、高阳郡、中山国,由于魏哲早有准备,调动了大量的屯兵在三郡前线镇守,结果袁绍下令前方便陷入了苦战之中。
少量府兵加大量屯兵的配合,导致魏军并未选择一味苦守,而是主动防御。
甚至有时候发现袁军战线漏洞,他们还会反攻回去,占据冀州郡县。
一来二去,三郡边界的战场几乎成了一片绞肉机。
打到此刻魏军的屯兵意志还勉强能坚持,但冀州这边的袁军就有些撑不住了。
尤其是冀州各家士族的私兵,甚至已经陆陆续续的出现了溃逃现象。
毕竟袁绍纵然和士族妥协,可终究没有像东吴那样实行“奉邑制”。
在这种情况下损失只是袁绍的疆域,士族自然不愿意拿自家私兵去拼命。
而没有了冀州士族的支持,袁绍想要发动反攻显然是天方夜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