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帐不是这么算的,须知“千里运粮,十损八九”。
别的不说,十万大军每月消耗粮谷就近二十万斛,茭藁二十五万石。
这些粮食又需要数倍的民夫来运送,消耗便越发巨大。
如果因为冀州今年粮食大丰收便就地征集粮草,那么运粮的损耗将会极大。
所以粮草调度是一门大学问,并且对数学水平有极高的要求。
偌大的魏国或许有人数学水平比国渊好,但是经验却绝对没有他丰富。
便是有足够的经验,也未必有人比他更了解魏国的家底。
比如这次,国渊在充分的考虑了魏国各地的交通情况、粮食收成、历年积余、道路远近,以及粮仓分布之后,便制定了一个庞大且细致的统筹计划。
简单来说,国渊就是将一千多里的运输线分成一个个分段,节节呼应。
比如今年冀州粮食大丰收,那便调拨粮草三十万石,随中军由黄河入鸿沟,一路南下直抵汝南郡。鸿沟沿线的豫州、兖州则就地筹集粮草随大军南下,降低损耗。
至于东路军则以泗水为主要运粮路线,西路军则以颍水为运粮路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