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法域”之中,大寺庙更是统治者,和州府,土司在一起,形成了紧密的统治,如同是一张天罗地网,将整个“密法域”牢牢地攫取在了自己的手上,小寺庙,便是如同日出寺这样的地方,亦是由周围的村民们供养,每一年都要拿出来规定好的“酥油”,“糌粑”等诸多物资,用以供养寺庙。
便是比寻常的人家,要过的好多了。如此之下,这诸多的“苛捐杂税”,俱都是来自于他们自己,是他们在盘剥他人,他们才是老爷,他们才是攫取的大手,在这般的情形之下,尽管有僧人是出自于“自己得道,便可回向”给了供奉自己的诸多人,叫诸多人共同得到福报。是怀着这样的“慈悲心”,发出了“菩提愿心”,止能成佛的僧人又有多少哩?
那都是后面的话语了。
止这一番盘剥带来的后果,亦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在这“日记”之上,在这“草原”上,这一座叫做“大施恩寺”的寺庙却在抱怨“苛捐杂税”太多,令寺庙都“民不聊生”,却是叫陆峰都有些错愕。
竟然能稀奇如此?
果然这世间的诸多言语,都不可妄断,便是十成十的事情,亦有一丝丝的例外。
陆峰想念至此,手中册子的书页翻转如飞,寻找踪迹。这位僧人无有在这本“日记”上,写上任何人的名字,所有可以称之为名字的东西,俱都是由“师兄”,“师弟”,“长老”等等词语代替了,似是在避讳甚么。
就连寺庙,都是“这庙子”,“那庙子”用以代指。
若不是这一座寺庙的人,僧衣上都有标识,止是看着这一本“日记”,还真的看不得看不懂这是哪里来的寺庙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