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诗》,无以言呐!”
《诗》,是西周时便编纂而成的典籍,后经过孔仲尼的删减重修,以为三百篇。
而在春秋战国之时,《诗》的存在感,简直无处不在。
因为要合乎周礼,
又因为诸夏之间多为姻亲,偏偏又多有政治纠葛,
所以使者往来间,言辞不能太过激烈,也无法太过直白,于是常常对颂《诗》中的篇章,来表明自己的心意,或是亲近,或是疏离。
在这个时代,如果想要做个合格的使者,不读《诗》,不懂《诗》,是绝对不行的。
公子朝“哦”了一下,说道,“我以前的老师,没有跟我说过这样的话!”
“这是你的老师不尽心。”
“但我觉得他挺好啊,从来不要求我做什么。”
何博抬头看他,“父母为子女尽心,喜欢聘用严格的老师,为什么你的是这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