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如此,朝廷可在山南东、河东及东畿之地办学,使十数万学子获得读书识字的机会。”
刘继隆集中钱粮,保证小部分人读书,为的是培养毫无背景的平民子弟来充当官吏。
当初陇右百废待举,所以刘继隆用丝绸之路的收益来养数万学子。
如今几年过去,陇右学子数量翻了许多倍,继续维持陇右学子这样高的待遇,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朝廷岁入是有限的,陇右的资源多了,其它地方的资源就少。
李商隐宁愿废除陇右学子的高待遇,继而给予更多平民子弟学习的机会,也不愿意陇右一家独大。
对此,刘继隆没有直接同意,哪怕他知道李商隐说得对。
因为陇右的高待遇,本就是他默许的。
若是现在废除这些待遇,陇右出身的官吏肯定会纷纷奏表,甚至攻击李商隐。
“如今太平未定,暂且不必改变纸笔砚墨待遇,但饭食确实可以废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