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北上孟津关的齐元简等人也从李漼诸子中,选择出了年龄不过九岁的凉王李侹为皇帝,改年号为乾宁。
一时间,不算大的东畿地区,竟然出现了两个“太阳”。
从法理来讲,李佾无疑更加占据大统,毕竟他此前就是太子,且被李漼擢授监国权力,不管怎么看都合情合理。
相比较之下,在咸通年间就十分平庸的李侹,怎么看都不像是能继承大统位置的人。
二人即位后,立即便向诸道发出圣旨,其中齐元简提前草拟了遗诏,后续才填上了李侹的名字,使得李侹表面看起来拥有遗诏和圣旨、玉玺等物件来证明其正统性。
同时,丢失玉玺的李佾也并没有被玉玺和圣旨憋死,而是在萧溝的操作下,根据过往圣旨印迹,伪造了玉玺和遗诏。
印章的伪造难度较高,但对于各镇节度使来说,许多时候真真假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自己得到李佾。
如果真要较真,那自德宗以来,没有几个皇帝在这条路上是干干净净的。
哪怕刚去世的李漼,若非王宗实和齐元简等人,也无法坐上皇位。
正因如此,在面对洛阳二帝相争的局面时,大部分藩镇都选择了沉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