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肥沃不假,但由于唐廷的无能治理,致使关中水资源被豪强垄断,引致耕地面积大减,继而导致关中粮产不足。
豪强垄断水资源,结果又无力修葺,朝廷又得不到好处,继而不想修,所以导致关中明明肥沃,但抛荒的土地却越来越多。
如今刘继隆下令修葺龙首渠、郑国渠等河渠,大力开垦关中抛荒土地,虽说恢复了不少荒地的生产,但亩产却高低不平。
“下田亩产不过百斤,中田百二十斤,上田不过百四十余斤。”
眼见高进达他们干完活走来,刘继隆示意他们翻看文册,同时解释了起来。
在没有化肥,甚至连水利都刚刚满足耕种条件的局面下,耕地的产量令人咋舌。
“今年必须尽快把各处河渠修好,来年便可以播种产量更高的水稻了。”
比起亩产不过一石的小麦和粟米,亩产二石的水稻,无疑更为诱人。
若非河渠荒废,关中百姓也不会舍水稻而种粟麦。
汉唐包括宋代的关中、陇右及河西部分地区都能种植水稻,但到了元明就比较困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