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簌簌……”
重阳时分,当秋阳斜照在关中平原的万顷粟田上,金浪翻涌,穗芒如万千银针闪烁。
铁质的镰刀,毫无阻碍的将粟秆割断,空气中散发的粟香,竟比熏香还令人沉醉。
长安城外,百姓们赤着脊背收割作物,熟练的捆扎粟垛。
他们将三指粗的草绳甩得啪啪作响,成捆的粟秆砸在牛车木板上扬起细碎金尘,令人陶醉。
“称重!”
“回殿下,此批粟米重一百五十二斤六两三分……”
官道上,当身着布衣的刘继隆将沉重的搭斗(农具)放下,两名官吏便指挥几名青壮开始为搭斗称重,并为搭斗去重后,得出了粟米的重量。
“不愧是殿下,竟收得一百五十余斤粮食。”
“定是上苍看到殿下亲自收割,这才降下丰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