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以刘继隆的判断来看,李忱这个皇帝恐怕活不了六年了。
他一驾崩,大唐和南诏也将宣告决裂,自己显然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慢慢屯垦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高进达和崔恕开口道:
“我准备在河州、兰州、临州、鄯州修建官仓,每个官仓最少要能积存五十万石粮食。”
“我们这几年要做的,就是前往剑南道、山南道采买粮食,同时自己也注意积存粮食,尽快将这四个粮仓和各地州仓、县仓积满粮食。”
以唐代的储存手段,刘继隆所提及的这四个州,最少能藏粟九年,藏米五年。
至于陇南这些较为潮湿的地方,顶多藏粟五年,藏米三年。
这种“粟九五、米五三”的储粮手段,是这个时代官仓普遍的储粮标准。
有些不达标的官仓,甚至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刘继隆倒是不要求能达到“粟九米五”的标准,只要粟米和小麦能存放六年就足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