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三十二章 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 (1 / 13)

作者:吾谁与归 最后更新:2025/11/4 12:54:42
        第五百三十二章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

        大明现在在泰西人心中的形象,就是一个静静坐在河边的智者,等待着敌人的尸体,从水面缓缓的飘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明的商船是仗剑行商,不是四处烧杀抢掠,多数都是自保,如果朝廷向新世界开拓,大明智者的形象就会被打破,变为一个可怕的战争机器,让人警惕。

        这显然不利于商贸,所以礼部对于这种转变是有顾虑的。

        大明皇帝曾经对泰西特使说:抢不如种,这四个字就是大明目前的基本方向。

        生产大于劫掠,是大明的经验也是大明的优势,放弃这种经验和优势,对于国朝而言,首先要抛弃就是高道德的短期劣势和长期优势。

        借助商品优势制造贸易顺差,完成白银流入,这么做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大明产业规模会扩大。

        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增加大明的就业,能够有效缓解大明流民过多的困局;产业规模可以保证商品优势,让大明的物质充裕起来保证民生;产业规模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这些好处在开海风向转变之后,必然荡然无存。

        同样,白银流入受制于人,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从没有什么两难自解的办法,总要付出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的迫在眉睫,因为大明白银的流入,能够基本保障使用,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疏,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将奏疏画了个对号,下章内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