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记住了,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要是你小子没办法把燎原兵工厂需要的那几样材料和制备工艺给老子摸透了,老子把你吊起来打!”
于业冲着背后摆摆手,头也不回地离开。
......
“老师,你说的这个近炸引信虽然好,但是这个研制的难度极高啊。”
实验室里,一个年轻的学生皱着眉头跟于业说道。
“张应,这事儿肯定很难,不难我交给你干什么?”
于业带着一个年轻学生,正在跟他讲这个近炸引信的原理,分析近炸引信所遇到的难题。
张应:“......”
这年轻学生也是最开始被于业收拢过来的15名大学生之一,之前是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于业让他先跟着郭守觉负责了一段时间的电力系统,之前也跟着陈侃研究了压电陶瓷以及系统性的学了引信知识,于业决定带着他完成近炸引信的研发工作。
这玩意儿可谓是防空历史上的一大杀器。
在历史上,在这玩意儿没有发明之前,平均好几千发高射炮才能打落一架飞机,即便有了雷达和定时引信的帮忙,在没有近炸引信发明之前最低也需要平均500发左右的炮弹才能打落一架飞机。
像之前黄连沟空战,那是有了足够的地利,加之鬼子轻敌才打出来的传奇战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