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纸坊进货,初时价格为三千文一万张。”
“如今已压至两千文一万张。”
“大明制造局成立后,正自设造纸坊,据预估,造价还能进一步降低到一千文一万张。”
“其他如油墨,成本也极为低廉。”
“再加上有吴王殿下的滚筒式油印机相助,一份报纸平均成本一文半,已经很高了。”
“若不是吴王殿下坚持将报纸从四版增加到八版,加上给工人的薪水极高,以及销卖报纸人员的提成,还有销往全国各地所需的运费等等,若一味压低成本,一份报纸,成本甚至可以压到一文以下。”
姚广孝侃侃而谈,将账目都详详细细算给老朱听。
《大明日报》的成本能压得如此之低,实际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大规模生产下的工业化。
朱允熥通过种种措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报纸的工业化生产,并不断改进,成本自然很低。
不料,老朱竟是越听越怒,龙眸内杀意弥漫。
“原来印刷报纸的成本竟如此之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