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相隔几百年,但实际上的社会基础,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清末能行得通,现在也一定行得通。
何况,朱允熥的理念,远比清末的钱庄银号更先进。
还有大明帝国做后盾和担保,初始资本也远比那些私人的钱庄银号雄厚。
这时候,《大明日报》的威力,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随着报纸的大力宣传,街头巷尾里面,尽是关于大明银行和新钞的议论。
“你们看报纸了吗?今天又有一位富商,往大明银行里面存了三十万两银子。”
“哇,真有钱啊!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号富商呢?”
“这年头,谁有银子不是在家里藏得紧紧的,难道还抱着银子招摇过市不成?”
“是啊!要不是大明银行存钱不收保管费,还有利息,谁会将银子从土窟里面搬出来,存到大明银行去呢?”
纯朴善良的百姓们,并没有想过这只是朱允熥编造出来的故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